
《晏子使楚》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子使楚》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晏子使楚》,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晏子使楚》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中的第五课。是一篇历史故事,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简析,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估计,以及针对编者编排意图的揣摩,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8个字,会写14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侮辱、敝国、面不改色、尊重”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品味晏子语言之妙。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教学难点是: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理解晏子的智慧。
二、说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具备了初步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因而让他们先学后教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本文几处晏子回应楚王的侮辱的话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
三、说教法
(过渡语)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打算采用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紧扣语言文字,读读议议,品读揣摩,充分展示学习语言的过程。针对本文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质疑问难,读文找句,合作交流能有效地体会晏子巧妙机智应对楚王的侮辱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我相信让学生自己学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也力求让教路,文路、学路三者合一,融为一体。
四、说学法
学习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据此我拟定如下学法:
运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分析归纳。
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习,说出自己的独特意见和感受。
五、说教学流程
(过渡语)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真实展开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板块。
(一)导入(二)初读(三)品读(四)总结
(一)导入,解释课题
1、板书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生读课题,师介绍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解释课题“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
是啊,晏子出使楚国,那作者又是怎样写他出使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晏子去楚国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里我采用了开门见山法直接板书课题导入了新课,关注了课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即文眼。从题目入手往往能生发教学的切入点。
(二)初读课文
在初读课文时,通过让学生用心地初读课文,教者帮助他扫清阅读障碍。我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
纠偏字音:乘(第二声)机枳(翘舌,第三声)大夫(注意多音字,这里念da fu)
注意字形:晏辱(都为上下结构)柑橘枳(注意偏旁同为:木)
在字义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相机理解,比如囚、侮辱、大夫等
二是在学生初读过后,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是让学生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随机梳理板书,达成感知的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我主要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对文章的把握,作为感知的侧重点,以求学生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品读课文
(过渡语)这样子,我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1、细读第3自然段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标注出楚王第一次侮辱晏子的语句,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2)找出晏子回击楚王的话,自由朗读,根据提示谈谈晏子语言之妙。(让学生自由说理)
(3)晏子回击的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4)楚王开城门是无奈的,否则就要承认楚国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扮演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
在初步领会人物的特点后,顺势而结,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六、说板书设计
(过渡语)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晏子
反侮辱
(设计意图)我这样的板书设计就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简洁的板书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晏子使楚》说课稿2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就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10册教材中的第12篇课文。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晏子针锋相对进行反驳,三次挫败楚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三个回合的较量,充分表现了晏子聪明的才智、能言善辩的口才和爱国思想。
2、我对课文重点段落内容的理解。
我今天 ……此处隐藏31825个字……论的学习空间。
3.创设与延伸:学完本课后,可适当讲解1-2个机智语言小故事,增加学生的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可让学生搜寻自己曾看过的相关故事,即兴发挥,活跃课堂气氛,锻造学生积累、表达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基本教学程序:复习导入——整体把握——深入探究——拓展延伸
(二)具体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上课所学的生字词,为学生读懂课文奠定基础。梳理、整理,并用表格形式展示三次侮辱的过程。
楚王(侮辱)
晏子(反驳)
第一次
进狗洞是狗国
第二次
没人才
下等国
第三次
没出息
强盗国
2.深入探究
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全面了解后,我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晏子三次辩驳的机智体现在哪里,这也是本文的重难点所在。
五年级学生的感性认识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还比较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缺乏由现象到本质的高度概括能力,因而此处,我们不可均衡使力,而是各有侧重,各有方法,逐步深入,逐个突破。在这里我采用背景促悟、朗读明理、推导出效、画龙点睛四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朗读明理:晏子第二次受辱这部分,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瞅、冷笑、严肃、装着为难、拱了拱”等词语,通过反复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欲扬先抑,看似贬低自己实为抬高自己的方法。然后补充与原文对应的三个成语:“挥汗如雨,摩肩接踵,张袂成荫”,体会夸张手法的好处,增加语言积累。
推导出效:学习晏子第三次受辱这部分,重点让学生理解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结出又小又苦的枳。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楚国就做起强盗。
楚国是个强盗之国。
在这点上,只需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基础,不可要求过高,以恐揠苗助长,得不偿失,老师累,学生也累。
画龙点睛:讲到此处,即可水到渠成的抛出一个问题: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由分到总,由表及里,由零碎到整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4.拓展延伸(大屏幕显示)
学到此,学生已被晏子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所折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又抛出了两个小故事,引导学生如何巧妙地回答问题。
故事1: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从下面传来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白痴” 。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故事2: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
机智幽默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更让学生体会到精妙语言的魅力。最后,我又出示下列语句让学生积累。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5.作业布置。
本课我设计了两个作业。摘抄晏子反驳的话和排练课本剧,锻炼学生的能力。
《晏子使楚》说课稿15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回击,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本文层次清晰,结构明了,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学习楚王与晏子之间的三次较量,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教学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的,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重点学习楚王与晏子的三次较量。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地点拨,抓住课文中关键的、重点的语句(词语)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再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晏子使楚》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晏子这个人物。最后,再进行一点知识的拓展,出示有关晏子的另外一个小故事,让学生继续去体会晏子语言的艺术性以及人物的个性。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考虑到五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再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如下的学习方法:
1、 自读品悟法
2、 小组研讨法
3、集体交流提升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晏子出使到楚国,却受到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循循引导,潜心会文
1、师: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大屏幕出示相关语句)让学生读一读,说说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知道”、“瞅”、“冷笑”、“打发”、“笑嘻嘻”等词语理解,感受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
3、师: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大屏幕出示相关语句)让学生读一读,说说体会,说说晏子每次说话妙在哪儿?
4、引导学生抓住:“严肃”、“为难”、“拱手”、“面不改色”、“也许”等词语理解,同时抓住这些重点句子体会晏子说话的巧妙,进一步感受晏子这个人物,感受他的能言善辩,爱国情怀、高超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对晏子的喜爱之情、敬佩之情。
4、带着对晏子的这种喜爱、敬佩之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观赏《晏子使楚》的影像资料,进一步感受晏子的人物形象
师:今天,我们一直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晏子这个人物,其实关于《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还有一段影像资料,你们想看吗?(想)下面,让我们跟随这段影像资料进一步去感受晏子这个充满智慧的人物。
(四)课外拓展
师课外拓展练习: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 。”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而我恰恰相反)
(五)布置任务
继续搜集有关晏子的故事或是找《晏子春秋》这本书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击 (尊重)